依托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屏蔽设备生产基地和业内的“小巨人”。
而像常州雷宁电磁屏蔽设备有限公司这样靠技术创新茁壮成长的企业在常州并非个例。9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苏省常州市工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市已有各类专精特新企业60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63家。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近年来,常州充分的发挥产业基础厚实、配套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的优势,推出多方面创新举措,大力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今年更是注重落实落细各项纾困帮扶政策,全力支持促进广大中小企业茁壮成长、高水平发展。”
常州制造业拥有6万多家市场主体,如何引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增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核心竞争力?
进入“十四五”,常州面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在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过程中,根据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与目标,提出“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培育“路线图”,在大力引进各类创新资源、培育“领航头部企业”的同时,全力发展在行业细致划分领域既拥有话语权更具创新力的“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全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
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方案》,提出26条重点任务,实施“梯度培育,分级扶持”,推动企业积极拥抱长期资金市场,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做大做优做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常州找到结合点、瞄准切入点、形成着力点,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改数转”,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成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的企业纳入市级培育库,强化入库培育企业动态管理,定期调整更新企业库名单。
“常州依托培育库建立起专精特新‘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每年对专精特新产品(技术)滚动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扶持一批,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说。
今年以来,常州更是明显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聚焦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制定《2022年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落实市级财政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帮助合乎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上争取“小巨人”企业申报工作。
“我们在靠前服务上,一方面着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另一方面一直在优化开放各类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创新难,提升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水平。”常州市科技局局长李磊说。
常州通过开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微公司可以提供政策赋能、创新技术、管理咨询、信息培训、融资等五大服务,破解创新资源对接、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有效支持等瓶颈,支撑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如今,常州设立的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从研发初期的专利检索和布局,到指导专利撰写、及时有效地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公司可以提供全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保护咨询与服务,大大推动了企业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和新品开发。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在多级科技政策与财政技改专项的支持下,热情参加“智改数转”计划,全方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高新产品应用在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该企业油缸生产车间,经几轮智能化改造,产能总体提升近20%,作业人员用工从每班24人降至6人。
用恒立液压铸造分公司总经理李松杰的话来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给我们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益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们成为了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并正在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
日前,常州又有5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加上此前三批认定的28家,常州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今年上半年,常州GDP完成4200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直播 中国科技馆2024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